2013年4月23日 星期二

新竹有無風力發電??

長期往來二高後龍路段,看著遠遠一根根風力發電機整齊豎立在海岸邊,像極一根巨大的筷子,倒插在地表上,上頭黏著三根細細的牙籤,緩緩在轉動著。不知是敬畏多於好奇,還是好奇多於敬畏,我總會多看兩眼,但礙於行程匆匆,從未能停下來近距離觀察過。
上周在一個偶然機緣下,有幸沿著西濱跑了一段路,從清水高美濕地到彰濱,再到雲林麥寮。頭次有機會近距離看到這麼多的風力發電機排排站在眼前,還真壯觀到有些感動。
﹝當然,沿途的檳榔西施也很壯觀。嘻~﹞



能源一直是個重要議題,過去在歷史上很多戰爭的發生多半跟能源、資源脫不了關係。日本當年入侵中國就是看上取之不盡、用之不竭的豐富物產資源。近年的波斯灣戰爭,也是伊拉克為了石油入侵科威特,而招致美英為首的西方國家義憤填膺的出兵討伐。美其名是為了伸張世界公義,事實上他們只是不希望看到原油,這麼重要的資源被人單方掐住吧。
事實上,今天原油就算漲個不停,預估40年後地球上所有蘊藏的原油也會用盡,很多默默推了很久的替代資源一下子又變成熱門話題。現已知道生質柴油的生產成本約為一般柴油的三倍,技術還有待研發。玉米、燕麥、大麥和小麥等農產品的可轉換成再生資源則在跟窮人搶食物,容易會造成糧荒跟物價上漲。地質學家也發現極圈海洋底下有蘊藏豐富的天然氣晶體,可轉換成能源使用,日本如獲至寶的大舉投資開發,不過反對人士說會導致地球加速暖化。其他跟太陽能或電池相關產業一夕翻紅,水力、火力發電已行之有年,核電在很多國家仍然爭議不斷,跟風力發電一樣仍有很多問題。


台灣地屬島國,電力無法依賴外界電力網做後盾,只能自給自足,一但短缺不僅影響民生,也會危及台灣經濟命脈的各項產業。核四停工復工到現在一個影子也沒下文,夏天的氣溫卻一年比一年高,替代能源早就是燃眉之急。
看看全世界風力發電首屈一指的丹麥,有超過五千座的風力發電機可供應全國10%的電力,他們認為到2030年時應該可提供該國一半電力。丹麥的風電就業人口已經是該國造船業的三倍,同時丹麥的風力發電也取代當地傳統漁業,成為第二大宗出口貨物,為丹麥帶來可觀的產值。由於歐美國家的支持,全球風力發電產業每年的成長率為40%50%,未來發展潛力實不容小覷。
專家說,台灣西部沿海的風力資源、架構和地理條件很適合風力發電,於是在政府大力推動之下,風力發電機在海洋沿線如雨後春筍般一根根豎立起來;從北到南分別有石門、大園觀音、桃園大潭、新竹湖口、竹北、香山、竹南、後龍、清水、龍井、彰化濱海、澎湖白沙、雲林麥寮、台南北門、屏東恆春等,有十幾二十發電機組,每一組都有數個到數十個六、 七十公尺高的風力發電機。

只是目前所生產的電力應該不到我們所需的千分之一吧?




風力發電雖然是一種乾淨的再生能源,不會造成環境污染,不過也不是完全沒缺點;風力發電基本要件被限制在每秒介於515公尺以上的持續風速,過與不及都不適宜。風力渦輪機的轉動會帶來噪音,其設置地點會減低土地的利用價值。土地、設備成本跟風力發電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完全不成比率,還需政府補助與保障收購電價﹝這像話嗎?我們繳的稅還要拿去補貼不足的風力發電?﹞。
另外,還有環保人士堅持這對附近生態所造成的潛在影響;台灣西岸蘊藏豐富多元的生態環境,也是成千上萬水鳥度冬過境棲息覓食的路徑,愛鳥人士極力反對風力發電的設置,他們認為一排排的風力發電機將會切割水鳥飛行的空間。
我在想,笨鳥不長眼熊熊去撞風車葉片的情況應該是微乎其微吧?但如果一整個西岸全站滿一整排的張牙舞爪的風力發電機,肯定會影響鳥類飛行路線,甚至改道吧?



嗯,在網路上搜尋「風力發電」時跑出一大堆資料,我訝異台灣的風力發電發展過程可稱的上蓽路藍縷。以我有限的智商,實在沒有立場或能力去贊成或反對風力發電的設置。
不過,能源危機是事實,在便宜好用又環保的替代能源出現前,節約能源仍是每個人的切身責任:隨手關燈,少開車,多搭乘公共運輸工具,多種樹,減少紙張的使用,洗菜水回收拿來澆花,確實做到分類回收‧‧‧還有,不准睡懶覺,呼吸不要太用力以免耗費太多氧氣,兩天洗一次澡,大、小便忍住集中一次解決可省很多水,每天少吃一碗飯;既省糧又可以順便減減肚肚上的肥肉。

參考網址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jw!qVOM4CqYERQaQQUKKjJ28rCqSdPU/article?mid=68

永凍層

地球科學:北極永凍層快速融化的新證據


編輯 F.-M. Kai 報導 北極暖化是否會造成永凍層(permafrost)的快速融化一向為科學家們所關注,新研究指出阿拉斯加部分地區正面臨永凍層快速溶解的窘境。永凍層若大量融解將對全球氣候環境造成不小的衝擊。 永凍層是極寒冷地區常見的自然現象之一。相對於活凍層(active layer)岩石與土壤中的水會在冬天結凍,夏天融解;永凍層岩石與土壤中的水則是終年結凍。位在北極附近的阿拉斯加地區,永凍層為地表活凍層所覆蓋,主要分佈於地表下30~40公分,其穩定存在年限長達一千年以上。永凍層對環境扮演著重要的角色。譬如,永凍層可作為碳循環中的主要碳去處(sink)之一:由於有機物的分解與二氧化碳的生成受溫度影響,因此北極寒冷的天氣可減緩保存在永凍層內的有機物分解,並降低二氧化碳被釋放到大氣之中。 近年來,逐漸升溫的北極氣候已成為許多科學家們的焦點。長期地表觀測資料顯示,過去30年來的增溫現象已促使極區土壤的溫度上升1~3度C。英國科學家,Colin Prentice表示阿拉斯加地區增溫的幅度遠高於全球平均升溫值。然而,若北極溫度持續升高,則永凍層很可能大量融解,但過去的觀測並不能提供明確的答案。 美國科學家Jorgenson與其研究團隊於近期的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提出北極永凍層快速融化的新發現。他們針對阿拉斯加北部地區進行密集的調查。研究方式以三個管道進行。(1)他們實地探討此地區的植被、土壤、(微)地形變化與地下冰楔(ice wedges)溶化之間的關係;(2)他們利用空照圖判讀1945,1982及2001時期此地區的冰融喀斯特地形(thermokarst)數量變化;(3)他們將空照圖進行影像處理後的頻譜分析,判斷此地區的水體變化。 研究結果顯示:(1)不同階段的地下冰楔溶化過程亦伴隨著不同程度的地表下陷,水潭形成與植被改變,因此觀察冰融喀斯特地形凹陷地的形成,可以表示永凍層的融化程度;(2)冰融喀斯特地形凹陷地的面積於過去廿年間快速擴張,其成長幅度為4.4%。若比較1945至1982與1982至2001期間凹陷地的密度變化,其增長幅度高達74倍,其中新形成的凹陷地佔關鍵性的因素。(3)於高地地區,亦可發現許多逐漸增加的冰融喀斯特地形凹陷水潭。對於大型冰楔快速融化的現象,作者認為主要是受到1989~1998年間夏天異常嚴熱所影響;同時,他們也指出,若北極暖化的現象不見改善,永凍層融化的現象將可能影響1/3的北極地區地貌,並嚴重地改變寒帶草原的生態與溫度氣體的生成。 Prentice則提出較保守的觀點,他認為永凍層的融化可增加濕地的形成與加速有機物的分解過程,進而增加溫室氣體(甲烷及二氧化碳)的產生;但是,溫室氣體劇速增長的現象並沒有出現在過去的冰蕊記錄中,因此他對於永凍層融化所帶來的影響持保留的態度。 原學術論文:
Jorgensen M. T., Y. L. Shur, and E. R. Pullman, Abrupt increase in permafrost degradation in Arctic Alaska, Geophys. Res. Lett. (33) L02503, 2006 參考來源: 相關連結: 本文版權聲明與轉載授權資訊: 若對本文內容有所建議與指正,請至本文專屬討論串
本站其他相關新聞:

參考網址:http://www.sciscape.org/news_detail.php?news_id=2007

永凍層

永久凍土
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
跳轉到: 導覽搜尋
世界永久凍土分布帶
永久凍土英語Permafrost,又譯永凍層永凍土層多年凍土)是一個地質學的名詞,指當凍土層(Tundra)處於水的結冰點以下(即0℃)超過兩年的狀況。

[編輯] 結構

永凍層一般分布在地下30~40厘米處,通常又分為上下兩層,上層夏季融化,下層仍處於冰凍狀態。
永久凍土地帶的泥土不一定有水份,例如在無孔基岩(不透水的岩石)裡就不可能有水;但在大多數情況下,水不單存在,而且更超過地表物料的潛在水飽和量
一般的凍土層在氣候回暖或受到強壓時,凍土內的冰會溶解成為水;但永久凍土的所在之處,即使在天氣回暖之時,氣溫仍然在凍點以下,使凍土內的冰不能再次溶解成為水份,因而使凍土的組成不變。其持續冰凍時間可長達1000年以上。

[編輯] 形成的兩個必要條件

  • 氣溫要很低,如果年平均氣溫高於零度,雖然可以形成季節性凍土,卻無法形成永久凍土。
  • 持續時間較長。現在發現,在北極地區凍土層一般都有幾百米的厚度[1],而大氣的低溫要傳導到地表以下幾百米的深度,經過幾百、幾千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完成。
永久凍土地帶的水份長期結凍,一般植物難以生長。大多數永久凍土都位於高緯度的地區[2],例如:北極南極附近的陸土,唯一的例外是位於青藏高原凍土帶,是因為高度而使土地變成永久凍土。
由於氣候的轉變,永久凍土的範圍亦會隨氣候而有所增減。現時地球上有20%的土地被凍土覆蓋。這些凍土,有連綿不斷的永久凍土地帶,亦有孤立的不連續永久凍土,以及被冰河所覆蓋的地方。
凍土層上復是所謂活動層季節性融化,在夏季,唯一可以在活動層內支持植物生命,可以完全融化了一部分的一年。活動層厚度不一,但一般年份和地點0.6-4米(212英尺)厚。在連續多年凍土區和多年凍土深度嚴酷的冬天厚達440米(1330英尺)。阿拉斯加(1.8(1970英尺)prudhoe灣,阿拉斯加最厚達726米(2382英尺)在加拿大北極群島和高達1493米(4510英尺)在北部萊娜雅娜西伯利亞流域。

[編輯] 影響

永凍層對環境可產生有益的影響,如分解二氧化碳,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等。

[編輯] 參見

  • 永凍冰:與永久凍土一樣,只有冰塊而沒有泥沙的冰層,由於處於極嚴寒的地域,所以當地的冰層亦不會融化。
  • 凍土層

[編輯] 參考文獻

[編輯] 注釋

  1. ^ 永凍層的厚度隨緯度的增高而增厚,隨緯度的降低而逐漸消融,通常以北緯48度為地理分界線。
  2. ^ 一般存在於北緯48度以上的地區
參考網址:http://zh.wikipedia.org/zh-tw/%E6%B0%B8%E4%B9%85%E5%86%BB%E5%9C%9F